新闻动态
人工智能时代的建筑应该什么样?
2018-08-10

 以下内容来自HENN海茵建筑参加之江实验室建筑设计竞赛的提案。这一项目的正式规划方案以之江实验室公布的官方信息为准。

之江实验室是浙江省创建的开放协同的混合所有制新型研发机构,于2017年9月6日上午正式揭牌成立。之江实验室由浙江省政府、浙江大学和阿里巴巴集团共同出资创办,以网络信息、人工智能为研究方向,以国家目标和战略需求为导向,力求在重大科技任务和大型科技基础设施建设上做出突破性的贡献。

之江实验室主园区选址位于杭州未来科技城的中国(杭州)人工智能小镇。规划总面积约1500亩,一期工程为500-600亩,后续工程为1000亩。场地西临青山湖科技城,东南角紧邻南湖。在北边由东西向的科技大道通向杭州市中心。在总体规划中,场地西北角会有高铁通过。

杭州丰厚的人文建筑底蕴,体现在其老城区交融的街道、河流等城市结构中, 我们对于园区的规划设计灵感便来自于此。通过对传统城镇建筑语言的解读,我们发现,成功的园区规划在尊重当地人文的同时,也要满足当下人们的生活工作方式的需求。

对建筑形式的研究为我们对园区的规划设计打下了坚实的基础。对比杭州不同地区的城市形态后,我们得出结论:城市网格和自然元素的有机结合,是以人为本的最适城市形态。

在对传统乡村建筑的研究中,我们了解到,村庄的生长是自然与人相互作用的结果。大小不一、尺度不同的房子围绕着街道以及水渠,自然扩张,形成符合人体尺寸的村落。

江南水乡建筑历来有“粉墙黛瓦”之称,配合水乡迷人的自然景色,恰似一幅“浓妆淡抹总相宜”的中国水墨画。江南建筑最具特征的色彩即是黑白灰的颜色基调。墙用白瓦清灰,木料则为棕黑色。

再来看项目的定位,以及它未来将承载的功能需求。之江实验室将被打造成国际未来实验室和国家创新的一具新引擎,创造出生态化的科创产业发展环境,快速集聚相关产业,并吸引国际顶尖人才。

这种无线创新的需求变得空前迫切,跟AI人工智能技术的兴趣有直接关系。今天,人工智能拥有巨大而无限的潜力来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。AI等同于无限的可能性。AI革命就是新时代的电气化进程。

正如我们所知,人工智能将改变我们生活的每个环节。我们如何设计一个高科技园区,既能利用人工智能服务,又能够保留城市的秩序和特点?

唯一的答案就是——应该从“人”出发。

通过对杭州传统建筑形式和结构的研究,以及对国际成功社区实例的学习,我们得出结论——小型建筑体量和系统布局可以创造出充满活力和渗透性的城市空间。

精心规划的建筑组团,为沟通和知识共享创造了机会。高层建筑可能会成为地标,但对于交流和分享至关重要的未来智慧园区来说并不理想。所以,园区总体规划是根据对建筑类型的理解产生的。

从人的尺度出发,设计排列组合的六种建筑模块不仅可以满足已知的功能空间要求,还能够通过使用者的自定义自发生长,排列组合,不断学习,调整自我形态。用有限的模块数量来适应未来入驻单元无限可能的产业空间需求,形成类似而各有特点的建筑组团。

综上所述,我们从建筑模块出发,通过排列组合,相互适应,形成建筑组团。让建筑组团继续生长,形成园区。再通过万物互联,将组团之间紧密连接。HENN海茵建筑的之江实验室园区设计方案由此渐渐清晰。

每个组团内模块化的建筑形成了尺度宜人的庭院与连桥等空间。建筑之间的排列在组团内部形成或大或小的广场空间。

人行路网的设计灵感来自于杭州的街道系统,这种传统杭州的道路系统是和自然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。

从杭州当地得到灵感,此次规划方案中的道路尺度以及水景宽度,呈现了中国传统村落的尺度。

根据五个研究方向,建筑形成五大组团,分别是以人工智能和未来网络研究院为中心的第一组团,以标准实验室为主的第二组团,以大科学装置为主的第三组团,以标准实验室与核心装备为主的第四组团,以及共建平台为主的第五组团”。它们整体相似,但细节不同,相互融合成为一体。

从区域功能分布来开,贯穿五大组团的科技研发区呈带状分布,围绕着两个核心,串联各个组团。围绕带状科技研发区的,是共建平台和产业培育空间,与之紧密相连,形成科技创新主线,产业培育辅线的园区布置。 配套设施、人才公寓等根据舒适度均匀分散在核心带北侧,整体呈现出产城融合,服务均等,方便快捷的村落式生活场景。

各个组团有类似的天际线,但各自有自己的标志性制高点,双核的项目立意则从两个不同的高点建筑体现出来。各个组团之间相互连接又相对独立,联系紧密又便于分期开发。

 

自然和建筑有机的融合为一体,在建筑内部和周边,创造出私密的、半私密的和公共开放的绿色空间。

中庭和桥梁连接了实验楼中各个建筑体量,创造了不同尺度的室内外交流分享的空间,从而激发人们无限的创造力。

研究和创新是未来之江实验室的核心。因此,它的实验室建筑是整个建筑群的核心,并提供最优化的方案。其设计应具有最大的灵活性、可变性和高效性。

实验室模块作为科技创新区的基础,被首要考量,并提出为各种可能的实验室配置提供了框架。

人工智能与未来网络组团的平面图(下方滑动组图中的橙色图),显示了建筑室内布局的指导原则,即结构柱网和功能可以灵活组合,被应用到不同的建筑体量中。

大型科学设备用房和核心设备用房是大跨度结构,以便于容纳各种机器、数据存储设备(下方滑动组图中的红色图),研究设备等。基于对相同类型的国际建筑研究,园区内的此类科研用房是一个大型实验室空间,周边配有教室,讨论室和其他设施,创造出适合于研究和交流分享的空间。

科研公共平台是园区里最主要的建筑之一(下方滑动组图中的蓝色图)。 它为跨专业的合作提供了平台,建筑包含了实验室,讲座区,学习室和配套的服务设施以及一系列为会议,交流和交换意见的公共空间。此类型建筑中最优秀的例子莫过于麻省理工学院新的媒体实验室,奇点大学以及斯坦佛大学设计学院。

左右滑动查看更多建筑平面图

数据中心被特意放置在园区的角落,以确保之江实验室的工作和研究传播大众并得到认可。数据中心充当科技园区的锚点。在白天,立面是高度反光的,展示周围的运动和交通。夜晚,建筑表皮变为有高度互动的多媒体立面。

为了给予不同的组团独特的特征。五个组团的建筑立面分别映射了五行中的金、木、水、火和土。

智慧芯片中金属铜片的颜色是一种精致的金色。其他组团建筑立面的颜色也各自汲取于另外的四个元素。

在景观设计上,五个元素影响五个组团的景观。「土」组团由假石及园林代表;「金属」组团内放有雕塑花园;「水」组团中充满小溪和池塘;「木」组团则是典型的中园林;「火」组团中则是秋季主题公园。

连接五个集群的连接是宏观景观概念。由两个系统提供信息,即数字系统和自然系统。数字系统由五个核心向外扩展,将整个基地充满凝聚力的由一个网络连接起来。自然系统反映了有机自然环境,从场地边界融入并发展,包围着五个核心。

在基地的周边,景观变得更加有机。 这些景观共同代表了数字与自然之间的互动。

 

 

 

分享到: